六角钢管增产还能给钢企带来多少效益?
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服务热线:

13338743195

网站公告:
无锡六角钢管厂家(13338743195)信迪特钢是一家生产六角管,六角钢管,无锡六角钢管,无锡六角管,冷拔六角管,外六角钢管,内六角钢管的六角钢管生产厂家,专业生产定做各种材质,各种规格,各种形状的钢管.
服务热线:

13338743195
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
无锡信迪特钢有限公司

联系人:郝经理

手  机:13338743195

电  话:0510-83078936

传  真:0510-84601237

Q    Q:1363219626 

邮  箱:1363219626@qq.com

厂  址:无锡惠山区前洲工业园

网  址:http://www.zgbxgs.com
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六角钢管增产还能给钢企带来多少效益?
添加时间:2016/12/27 15:56:56 来源:http://www.zgbxgs.com


增产还能给六角钢管钢企带来多少效益?


六角钢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2年,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-231.72亿元,粗钢产量为5.92亿吨,吨钢利润为-39.09元;今年1月~10月份,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5.54亿元,粗钢产量为5.26亿吨,吨钢利润仅为1.05元。显而易见,由于吨钢利润近乎为零甚至负数,产量增长不仅不能给六角钢管企业扩大利润,甚至会带来更大的亏损。在这种情况下,继续增产显然不划算。

其次,增产所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已经非常微薄,甚至会出现单位成本上升的情况。从当前钢铁行业的成本构成来看,主要成本集中在以铁矿石、焦炭、电力、水、物流等为主的制造成本上,此外还包括折旧和期间费用。但制造成本一般均与产量直接相关,企业增产很难使制造成本下降。很多企业之所以增产,主要是考虑到产量增加能够摊薄企业的固定成本,从而起到降低单位成本的作用。但从当前的数据看,1月~10月份,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.96%,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.11%,均高于同期粗钢产量7.13%的增幅;期间费用仅小幅下降,且主要得益于吨钢财务费用在去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出现小幅下降。不过,在资金面日益收紧的情况下,这一情况将很难延续。

从企业的统计数据看,目前,每吨钢材分摊的固定成本为600元~1000元,全行业增产8%能够多摊的固定成本总额为500亿元~700亿元。

同样不能忽视的是,产量增加给钢价带来了巨大冲击,大幅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。由于粗钢产量增速高于市场需求增速,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进一步恶化,今年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。1月~10月份,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平均为103.9点,与去年同期的平均值113.7点相比下降了9.8点,降幅为9.2%,相当于每吨钢材价格下降了约360元。按前10个月的粗钢日均产量估算,今年粗钢产量将达到7.8亿吨,按97%的成材率折算成钢材产量约为7.57亿吨。据此测算,由于无锡六角钢管价格下降,今年钢铁行业将减少收益约2700亿元。

减收2700亿元和降本700亿元,这两个数字的对比足以说明增产所带来的损失已经远远大于收益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是否要继续增产,钢铁企业要谨慎、理智地进行决策。一是考虑到产量大于需求,增产不仅会使企业和社会库存增加,大量占用资金,而且会招致进口矿大量增加,价格居高不下,全行业的损失更大。二是考虑到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,在这期间更需全行业在安排生产经营时保持理性。何谓理性?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的诠释值得深思:就是没有合同不安排生产,没有边际贡献的产品不安排生产,没有毛利的产品不安排生产,没有利润的产品不安排生产。

今年,一些企业坚持这样做了,把主要精力放在品种质量、节能减排上,有的盈利增加,有的大幅减亏,值得其他钢铁企业学习。例如,1月~10月份,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粗钢产量同比大幅下降了14.8%,钢材产量同比大幅下降了10.3%,但经济效益明显提升。这既得益于该公司按照单位产品毛利润贡献情况组织生产,比按照边际利润贡献情况组织生产要更为理智,又得益于该公司在品种、质量、服务等方面进行的不懈改善。方大集团1月~10月份的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0.73%,效益却同比增长了近10亿元。还有其他一些效益明显改善的钢铁企业,如华菱集团等,其粗钢产量增幅也远低于行业平均增幅。

只不过,像上述减产增效的无锡六角钢管企业目前来说还是少数,其减产的效果容易被众多企业的继续增产所掩盖。客观地说,时至今日,增产给钢铁企业带来的成本下降效应已经微乎其微,钢铁行业靠规模扩张和产量增加获得效益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。面对明年的钢材市场,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钢铁企业的手中。如果钢铁企业能够保持理智、保持克制,避免盲目增产的冲动,那么在化解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持续推进下,全行业的形势有望出现积极的变化。